2024年行业不利因素尽数释放,业绩步入低位有望迎来拐点2024年,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总营收12548亿元,同比+5.35%;归母净利润192.96亿元,同比-45.18%;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9.19亿元,同比-50.09%;行业营收同比增速较2023年(+2.91%)提升,我们判断行业整体需求正处在逐步回暖的状态下。另一方面,行业归母净利润端压力仍在释放,我们总结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员工优化带来的离职补偿金增加、商誉减值计提/资产减值计提提升等;我们认为,随着政府化债改善下游支出意愿,数字化持续深化及AI带来行业效率提升,行业归母净利润或已触及低点,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反弹。2024年,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.36%,同比-2pct;净利率为1.54%,同比-1.42pct;销售/管理/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.63%/5.06%/9.05%,同比-0.50/-0.19/-0.59pct;盈利能力仍有承压,但行业费用率走势已经明显表现出向下拐点。2024年,行业上市公司人员总数为116.92万人,同比-0.79%;行业人均创收平均值为105.85万元,同比+5.90%;2023-2024年,计算机行业人员数量TOP10的公司中,不少公司出现了总员工人数增长放缓或者人数下降的趋势,我们认为,计算机以人员成本占比为主,有望深度受益AI编码能力的持续深化,带动人均创收/创利指标加速提升。
2024年,高端处理器、服务器、液冷行业公司业绩持续释放,IDC行业增速较为稳健。1)收入端,高端处理器、服务器、液冷行业公司收入增速在20~45%区间,IDC行业营收增速放缓,但整体收入维持正增长。2)归母净利润端:高端处理器公司归母净利润整体转亏为盈,服务器、液冷行业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5~15%;IDC行业公司盈利能力略有降低。2024年基础软件/SaaS行业或已进入业绩低点,智能驾驶行业维持高景气。1)2024年收入端,基础软件/SaaS行业收入仍有下滑趋势,工业软件/智能驾驶虽有不同程度增速放缓,但整体收入维持在10%以上增长。2)2024年归母净利润端:基础软件/SaaS行业仍有盈利压力,工业软件行业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,智能驾驶利润增速亮眼;主要原因为道通科技/锐明技术等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公司利润表现亮眼,国内德赛西威/华阳集团/虹软科技等以域控制器/智能驾驶算法业务为核心的公司同样贡献亮眼的业绩增速。
2025Q1计算机行业同比复苏,利润端企稳回升,拐点初现2025Q1计算机行业整体收入2836.14亿元,同比+15.65%,同比增速相较2024Q1(+7.76%)提升明显;归母净利润为25.79亿元,同比+160.33%。
2025Q1,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区间分布中,收入增速在0-20%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明显同比下降,收入增速位于负增长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明显同比提升;其中利润增速正增长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所增长,利润增速位于负增长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所减少。1)2025Q1,高端处理器、服务器、液冷、IDC行业公司营收增速提升,业绩持续释放。高端处理器、服务器、液冷、IDC行业公司收入稳定增长,高端处理器公司呈现翻倍增速,主要系寒武纪、海光信息收入增长较快;服务器、液冷、IDC行业营收增速分别为54%、25%、6%,整体收入快速增长。高端处理器公司自2024Q3起归母净利润转盈;服务器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增长,增速25%;IDC、液冷行业公司盈利能力同比有所降低。2)智能驾驶领域保持高景气,基础软件逐步减亏,智能驾驶公司收入同比增速高于15%;基础软件/SaaS/工业软件行业仍面临一定程度的需求压力;智能驾驶公司利润同比增长76%,其中德赛西威/道通科技/锐明技术/虹软科技利润同比增长亮眼;基础软件行业减亏明显,其中中国软件/东方通等均有同比减亏表现,我们认为随着信创逐步深化,基础软件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。
计算机行业更新:全球AI景气向上、自主可控趋势有望加速计算机行业估值当前位于近3年高位。选取申万计算机指数作为样本,截至2025年5月6日,指数为4675.65,指数估值(PE TTM)为81.69x,处于近3年来相对高位。
全球互联网厂商云业务收入持续提升,资本开支有望维持增长趋势。1)云收入方面,2025Q1,谷歌云、亚马逊AWS与微软智能云业务合计收入同比+11%,环比+3%;2024Q4,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同比+13%,环比+7%,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。2)资本开支方面,Meta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(包括融资租赁的本金支付)将在640亿-720亿美元(此前预期600亿-650亿美元);微软预期2025财年投入总计8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;谷歌预期2025年资本开支750亿美元。
2025年,中美关税摩擦经历多轮升级,自主可控大势所趋。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“对等关税”的行政令,随后我国开展反制措施,自主可控趋势有望加速。
2025年,国内AI应用核心聚焦C端消费/B端行业应用以及模型层推进,国产算力景气有望向上模型层:当前主要演变趋势包括架构创新带来的模型普惠化,同时受益于强化学习的深度应用,模型逐步在技术代差上形成壁垒。当前腾讯、百度等大厂相继接入DeepSeek,体现了市场竞争的重心逐步从底层技术过渡到成本效益+场景定义;我们认为DeepSeek下一代模型或将持续降本,以及在推理/多模态等能力上形成单点突破,不断刷新落地应用场景以及拓宽用户群体,届时模型商品化加深,行业增量Alpha或将体现在特有数据、用户成熟场景之上。
C端产品:1)Web端头部产品主要由互联网大厂掌控:2025年3月,Web端AI产品访问总量超过6亿,总月活超过1.2亿,共11款产品总访问量超过千万,其中头部应用包括DeepSeek/夸克/豆包/Kimi等。2)App端百家争鸣:2025年3月AI APP产品总新增下载超过1.6亿,平均每天约2亿人使用AI APP,AI笔记、AI记账、AI输入法等领域涌现多数初创公司。3)Agent生态端用户意图直达为产品最终目的,而工具调用生态是当前的核心竞争点,“被动响应——主动响应”以及“单一功能——生态整合”或是产品演进方向,作为流量分发中枢的AI类操作系统有望成为生态链核心卡位。
B端产品:1)能力提升方面,我们认为B端场景对于模型准确率的要求普遍较高,因此以增量预训练/后训练能持续提升模型场景契合能力,加速AI应用从智能客服等单点效率工具提升为全链路的生产力引擎。2)成本方面,我们认为B端场景AI应用的核心更应该体现在报表优化,实际的降本增效或成为企业采购的主要驱动,例如AI客服帮助企业节省高达80%成本。
硬件侧:2025Q1,寒武纪/海光信息的营收分别为11.11/24.00亿元,同比+4230%、+50.76%,国产AI芯片景气度高增。
投资建议:看好2025年计算机行业在人工智能行业,尤其是其中自主可控相关方向的投资机会,维持计算机行业“推荐”评级。
相关公司:
1)应用:
① 基础软件:中国软件、太极股份、达梦数据、航天软件、星环科技、诚迈科技、麒麟信安、海量数据、东方通、卓易信息;② 管理软件:用友网络、金蝶国际、浪潮数字企业、中国软件国际、赛意信息、汉得信息、鼎捷数智、泛微网络、致远互联;③ 工业软件:能科科技、华大九天、概伦电子、广联达、宝信软件、中望软件、中控技术、索辰科技、浩辰软件;④ 办公软件:金山办公、彩讯股份、福昕软件、万兴科技、合合信息、三六零;⑤ 垂直行业应用:东方财富、科大讯飞、同花顺、电科数字、宇信科技、恒生电子、九方智投控股、新开普、莱斯信息、软通动力、国投智能、博思软件、航天信息、税友股份、卫宁健康、创业慧康、盛视科技、托普云农、石基信息、广联达、中科星图、新大陆、国能日新、朗新集团、远光软件、中科软、明源云、百融云;
⑥ 基座模型:科大讯飞。
2)硬件
① CPU/GPU:海光信息、寒武纪、中国长城、龙芯中科;② 服务器:中科曙光、工业富联、华勤技术、浪潮信息、紫光股份、神州数码、烽火通信、广电运通、拓维信息;③ IDC:云赛智联、奥飞数据、润泽科技、大位科技、光环新网、数据港、科华数据、万国数据、城地香江;④ 液冷:曙光数创、飞荣达、申菱环境、英维克;⑤ 电源:欧陆通、麦格米特、中国长城;
⑥ 边缘计算:网宿科技、顺网科技、中科创达、云天励飞。
风险提示: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及预期、市场竞争加剧、中美博弈加剧、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。
资料来源于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