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19年以来,A股市场经历了一系列风格切换,而在众多行业中,半导体行业依然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。尽管白酒、医药、新能源等行业曾经风头强劲,但随着短期炒作的结束,它们普遍面临调整。相比之下,半导体行业不仅在市场动荡中逆势上涨,更是展现出持续的增长潜力和投资机会。
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,A股上市公司整体营收为16.83万亿元,同比下降0.38%,归母净利润为1.49万亿元,同比增长3.47%。而在同一时期,申万半导体板块的表现则截然不同,营收达到1483.45亿元,同比增长16.0%,归母净利润为92.83亿元,同比增长35.4%。这一显著的业绩差异凸显了半导体行业的强劲增长潜力,尤其是在设备领域。
在设备细分市场,2024和2025年第一季度,A股的十四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32.2亿元和177.4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33%和37%,归母净利润也实现了相应的增长,表现尤为亮眼。作为行业领军者,北方华创(428.800, -4.86, -1.12%)在2024年实现了56.2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,首次超越中芯国际(84.780, -0.26, -0.31%),成为新的“盈利王”。
此外,尽管4月市场整体下滑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.7%、5.75%和7.4%,但半导体设备板块却逆势上扬,涨幅达2.13%。科创半导体ETF(588170)作为专注于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基金,其表现同样令人瞩目。当前的市场状态显示,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景气周期依然在延续,未来将继续吸引投资者的关注。
从行业数据来看,存货和合同负债的变化对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。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,十四家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存货分别为626.9亿元和669.7亿元,同比增加34%和27%,创出历史新高。同时,合同负债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设备需求的持续上升,还表明企业正积极布局未来的发展潜力。以北方华创为例,其在2023年3月正式进入离子注入设备市场,并推出了多款新型设备,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。
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双重利好机遇正在不断扩大。首先,随着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激增,促使全球半导体制造行业步入扩张阶段。根据中信证券(26.160, 0.07, 0.27%)的预测,2025年北美四大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将达到3450亿美元,同比增长37%。同时,SEMI在2024年第4季度的《全球晶圆厂预测》报告中指出,2025年将有18座新晶圆厂建设,全球晶圆产能将同比增长6.6%。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设备需求的增长。
此外,国内市场的存量替代也为本土半导体设备厂商提供了可观的机会。美国商务部在2024年12月出台的新出口管制措施,使得多家中国半导体企业面临挑战。与此同时,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声明表明,国产化的需求正日益增强。根据广发证券(16.620, 0.03, 0.18%)的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样本中,国产设备的中标比例高达82%。尽管国产替代进程已经持续多年,但实现全面替代的道路依然漫长。
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的进口总额达到335.1亿美元,而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95亿美元,进口依存度高达67.7%。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,只有北方华创一家来自中国。因此,未来中国有望涌现出更多世界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。
与此同时,半导体材料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。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预测,2024年中国半导体关键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437.8亿元,同比增长26.2%。预计到2025年,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升至1740.8亿元。这表明国内材料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,逐步具备进入国产供应链的能力。
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,投资半导体行业的难度并不小,但通过专业的基金产品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。科创半导体ETF(588170)所跟踪的科创板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主题指数,可以帮助投资者一站式地配置优质标的,降低选择的难度。未来,半导体行业将在不确定的市场中继续展现出其独特的投资价值,成为长期投资的重要方向。
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